这篇文章,我放下“老师”的身份,用朋友的视角,和大家唠嗑。 最近,网上有个朋友,一直在各种有关于我的帖子下留言。 大概意思是,我讲课烂,因为,知识储备低。 干线上老师也不短了,我知道,被人骂某种程度来说,就是工作的一部分,学生可能不是真骂你,只是压力大,拿你出气。 但!这朋友说这个,我真的原地爆炸,非常不爽,甚至产生赖皮心态,你说我干嘛?我惹你了吗?我拿过你一分钱吗? 我为啥这么不开心,哈哈,坦率说来,他说的一部分是对的。 一、 我做课的态度,近乎于偏执。 把课不断往应试方向打磨,就为拿分。课上极少有别的输出,这可能就是这位朋友说的,知识储备不多。 知识储备这玩意儿,只看书,我认为是不行的,纸上得来终觉浅。 关键要经历,经历带来眼见,眼见创造谈资。 眼见这玩意儿,和出身有关,和手里有多少银两有关。 二、 我来自云南的小镇县城,我的经历:说说,我的来历… 钱吧,也没挣到几个,更别谈完成资本积累 于是啊,我看过的风景,大概率大家都看过,讲不出个啥新意。 就只能埋头上课。 三、 哈哈,可我还是要战斗! 谢谢那个朋友说的,我也有我的解决方式,说出来。 我暂时是没机会去看世界,幸好我还有一门讲课手艺,也感谢有同学愿意跟我。 那同学们上岸了,我可以邀请他们来,和大家分享分享。 在全国不同省份读研,是什么感受?(云南、贵州、浙江、等等) 在不同专业读研,是什么感受?(医学、农学、工学、等等) 我的学生代替我去看“世界”,我请他们回来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,讲“世界”。 说了就有,马上就干! 不止如此,为啥开启马原代刷,也要感谢这位朋友的建议。 越说我,我越有动力上好课,越要猛干。 苏一,请像“牲口”一样生猛起来,持续猛干下去。 大家,我们一起努力,上岸后,回来和为师说说外面的世界 |